第三,鋼結構咨詢服務業方面。國外十分重視鋼結構咨詢服務業,歐、美、日等國家(地區)均建立了鋼結構行業咨詢服務機構。我國雖也有了鋼結構行業咨詢服務機構,但離真正起到推動鋼結構產業發展的作用,還相去甚遠。
建筑鋼結構產業發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目前,發展建筑鋼結構產業得到國家技術政策的支持,而且越來越明確。可以預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進一步成熟,我國建筑鋼結構產業將進入到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沈祖炎說,建筑鋼結構具有“輕、快、好、省”的特點,除了具有輕質高強性、優異的材料性能、制作安裝工業化程度高、宜拆卸和較好的耐久性等優勢外,還具備有利于節約資源、減少碳排放、可循環利用、有效實現“四節一環保”的綠色要求的優越性。建筑鋼結構產業發展的瓶頸
沈祖炎認為,制約我國建筑鋼結構產業的發展有4大瓶頸。
,鋼結構產業鏈問題。我國建筑鋼結構產業鏈配置存在上游結構用鋼材產品不能完全滿足現有市場的需求、科研成果轉化不及時、設計隊伍薄弱等較嚴重的問題。
第二,對鋼結構的認識問題。整個社會對建筑結構中采用鋼結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仍存在很大的誤解,導致鋼結構方案往往只是用在其他結構方案不能解決的項目上。市場忽略了鋼結構“輕、快、好、省”的特點。
第三,設計理論與隊伍問題。現有的設計技術和方法沒有充分利用鋼結構的延性優勢,導致鋼結構的“輕質、高強、塑性好”等優勢不能帶來明顯的經濟優勢。“笨、重”工程的出現凸顯鋼結構領域的建筑及結構設計人員隊伍整體素質亟待提高。
第四,其他潛在制約因素。譬如,鋼結構企業在前期研發過程中投資過大;現有的工程建設招投標模式、工程承包模式、市場價格機制等不利于鋼結構產業新技術應用和技術創新的實踐;缺乏有效激勵鋼結構產業發展和工程應用的有效技術政策等。
建筑鋼結構產業發展的8個建議
為發展我國的建筑鋼結構產業,沈祖炎提出了8個建議。
,遵循科學發展觀,國家和地方政府應該大力引導在建筑和土木工程中采用鋼結構。著重宣傳鋼結構優點,逐步改變市場及業主的觀念,為推廣鋼結構應用消除思想障礙,建立正確觀念。
第二,推行強有力的技術政策和市場政策,國家和地方政府應推出行之有效的激勵措施,提升業主采用鋼結構的積極性。例如,采用鋼結構建筑可以適當降低稅收率,采用鋼結構體系的建筑開發商可以得到貸款優惠等等。
第三,建立起科學的市場運行機制,推行“集設計、施工和商務于一體的總承包機制”。
第四,應認真研究和建立合理的工程招投標機制,重視重大鋼結構工程對行業技術的榜樣性、示范性和引導性。對不合理的結構體系、對不合理的能耗建筑、對不合理的投資規范都應該實行一票否決。
第五,國家和地方政府應加大在鋼結構領域研發投入,走產學研合作道路,形成科學的理論攻關、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機制。應從制度上激發鋼鐵企業在高性能結構用鋼的研發和應用技術的熱情,保障新鋼種的推廣應用。
第六,全國和地方有關行業協會、注冊師考試中心等應聯合高等院校對土木工程技術人員進行鋼結構工程設計、制作和施工方面的繼續教育,全面培訓和提高對鋼結構基本原理、設計理論和制作施工技術等方面的水平。
第七,改革行業協會的運作機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行業發展市場和技術方向方面的引導作用。行業協會應組織共性技術攻關,幫助鋼結構企業在市場經濟中不斷發展調整,充分發揮其橋梁、紐帶作用。
第八,在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中應提高有關鋼結構課程方面的比重,至少與混凝土結構并重,為今后的土木工程專業技術人員打下扎實的基礎。
記者 宋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