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凝土結構爛根處理
一、混凝土結構爛根、蜂窩、麻面、露筋、孔洞等問題常見原因原因如下:
1、混凝土中氣泡未排出,模板縫隙過大造成漏漿,模板不干凈未涂抹脫模劑。
2、混凝土振搗不密實或漏振,未按操作規程由低處兩只高處振搗,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漿,造成混凝土離析。
3、澆筑前沒有先澆灌足夠50mm 厚以上同強度等級水泥砂漿。
4、模板內有雜物沒清理干凈等。
二、防冶措施及辦法:
以圖例說明混凝土的質量通病的常見情況。先明確框架柱“爛根”多出現在框架柱根部,在裝模之前先把框架柱根部范圍之內的雜物清理干凈,然后在待裝框架柱模的框架柱子周圍加固及框架柱模之間的拼縫用雙面膠堵塞嚴密,以免出現漏漿;在框架柱筋的棱角上每隔30cm綁扎好保護層墊塊,保護層墊塊應綁在箍筋上,以免在澆灌混凝土之時墊塊脫落,出現露筋。在框架柱模的外側每隔45cm設框架柱箍,為了保證框架柱模的穩定性和變形,框架柱模和框架柱模之間應加釘水平撐和剪刀撐,同時在外排框架柱模外側設置成對的斜撐,斜撐下端用木樁釘牢。以避免因框架柱模的變形而出現麻面、蜂窩、露筋等質量通病。在澆灌混凝土之前先澆水濕潤模板,安裝好溜槽,避免混凝土離析,先在框架柱底澆灌2~3桶的1:1的砂漿,每次澆灌振搗高度為1m,并且在振搗的同時用木錘敲打模板的四周,能很好的排放氣泡,能避免混凝土蜂窩、麻面等質量通病的出現。框架柱的節點是施工中薄弱的環節,鋼筋比較密集,施工難度較大。支模時在節點處開一個清掃口,便于清掃節點里的木渣,采用細石混凝土,人工和機械相結合原則,這樣就可以避免因振搗棒無法搗實而造成混凝土質量的通病。
三、出現問題后的處理方案:
將不密實松動的混凝土鑿除,清水沖洗干凈并充分濕潤后,支設模板,再采用比原強度等級高的CGM高強無收縮灌漿料二次澆注填補,該材料具有:高強早強、無收縮微膨脹、高自流等特點。
CGM高強無收縮灌漿料特點:
1、高強早強:1-3天抗壓強度30-50Mpa以上,28天后抗壓強度可達70Mpa以上(還有終強度可達100Mpa以上的材料)。
2、無收縮微膨脹:24h與3h的膨脹之差0.02%-0.5%,保證二次澆筑后與原混凝土緊密貼合。
3、高自流:該材料流動度達300mm以上,可保證無需振搗即可填充所有空隙。
四、工序流程圖如下:
(1)將松動的、不密實的混凝土用電告進行鑿除,一直鑿到密實的混凝土為止且保證二次灌漿層厚度在3CM以上。
(2)用清水沖洗密實處的混凝土鑿毛面,沖洗2~3分鐘,充分濕潤,確保混凝土鑿毛面沖洗干凈,沒有顆粒殘渣灰塵等。
(4)模板支設:要注意板與混凝土接觸部位必須做好防跑漿處理。在模板上方需要開設一灌漿口,一個排氣口。(如下圖)
(5)拌合灌漿:算出灌漿料大概使用量,按加水比例拌合均勻后,從灌漿口倒入,從排氣口溢出及說明該區域灌滿了,灌滿后輕敲擊灌漿區域模板聽聲確認密實情況。
(6)養護:20度環境可不做養護,24小時后及可拆模。